题要

【簡介】箋注陶淵明集十卷,湯漢箋注,李公煥輯並作總論,乃集箋釋之祖槧,匯賢精研之粹,開後世集注先河。此集熔經義考據、詩話、品藻於一爐,非唯注,實注晉宋風雲也。淵明質而實綺,臒而實腴之境,得箋而愈彰,誠如蘇軾所言:「初視若散緩,熟讀有奇趣。」

【撰述】廬陵李公煥湯漢陶靖節詩注四卷爲基,參校北齊陽休之十卷本、北宋庾仲容子鈔節本、集刊二卷詩文本等,尤重注發微之功,如述酒詩注晉室傾覆,直指劉裕篡弑。采摭兩宋學精義,如引趙泉山說,辨義熙後但書甲子非避新朝,乃恥事二姓,存韓子蒼陵陽室中語乞食冥報相貽爲反諷。用雙行夾註,首標」「明出處,己見則冠

【體例】箋注陶淵明集十卷承蕭統舊帙而創箋注新格,其體例精嚴如次:卷一:四言詩;卷二至卷四:五言詩,分編年、題材、聯章,桃花源詩特附於記後。卷五:辭賦,感士不遇賦閒情賦歸去來兮辭三篇,注閒情云:此寄意宗國之思,非止豔語。卷六:記傳贊述,桃花源記冠首,次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扇上畫贊,末附祭程氏妹文。卷七:五柳先生傳集評。卷八:疏祭文。卷九卷卷十:集聖賢群輔錄。

【著者】陶淵明,名,字元亮潯陽柴桑人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彭澤令,義熙元年辭官歸隱。開創田園詩派,飲酒歸園田居爲千古絕唱。融合儒道,追求質性自然鐘嶸詩品譽其古今隱逸詩人之宗

湯漢,字伯紀饒州安仁人。南宋理學家。真德秀弟子,傳朱子之學。官至工部尚書,卒諡文清。首注集。

李公煥廬陵人,生平不詳。首創彙集諸家評語體例。

【論贊】蘇軾與蘇轍書淵明作詩不多,然其詩質而實綺,臒而實腴。

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:陶淵明詩,人皆說是平淡,據某看,他自豪放,但豪放得來不覺耳。

王國維人間詞話屈子之後,文學上之雄者,淵明其尤也。

【底本】四部叢刊景印本。

南宋淳祐元年,湯漢注本初刻于福建至元三年,建安書坊據本翻刻,增入李公煥總論民國八年,張元濟主持四部叢刊初編,以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本爲底本影印。底本板框高十八點二米,寬十二點八米,左右雙邊,細黑口,雙魚尾。半葉十行,行十六字;注雙行同。

其他版本
元刻本
明刻本
重排新式标点〈笺注陶渊明集〉
底本:四部丛刊景印元翻宋本
电子文件(PDF)
142筒子叶6M
9次
猜你喜欢
分类补注李太白诗(李翰林集)
王子安集
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(蓝田王摩诘诗、王摩诘诗集)
孟浩然集
评论
xkelf
删除
2025-09-07 22:09

《笺注陶渊明集》者,元末李公焕所辑注也。公焕博采众说,汇宋以前诸家评骘,为陶集注本之集大成者。是书凡十卷,分诗赋辞赞诸体,校雠精审,训诂详明,诚元刊陶集之善本。

其注疏之体,首重章句训诂,于《停云》《归鸟》诸篇皆析其微义;次考典实,若《饮酒》诗“羲农去我久”句,必引《尚书》《帝王世纪》为证;复参评点,录汤汉、刘履等宋儒点评 ,发明“忠愤寄酒”之深旨。特于《述酒》诗披露刘裕篡晋隐事,尤见注家慧眼。

书中保存古本异文甚夥,如《桃花源记》“欣然规往”又作“亲往”,皆备录存疑。更附《圣贤群辅录》《五孝传》诸佚文,虽真赝杂糅,然存古之功不可没。

明清两代注陶者,若黄文焕、陶澍等,皆以此书为基业。四库馆臣称其“援引详博,多所阐发”,实为陶学史上承前启后之要籍。学者循此笺注,可窥靖节先生仁心高趣,亦得见千载注疏之薪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