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要

【簡介】夢溪筆談沈括存中撰。其囊括天人,經緯百科,堪稱中國科技之里程碑。博通古今,尤精曆算星象。是書載其制渾儀、考曆法、辨藥石之術,詳錄活字印刷、石油制墨、指南針用法等創見,泰西學者嘗譽之爲十一世紀科技座標。其考辨篇什,如解「虹乃雨中日影」之理,證「滄海桑田之論,皆發前人所未發。至若典章故實,朝野見聞,亦纖悉備載。如記范仲淹新政、慶曆軍制、茶馬貿易諸事,足補正史之闕。是書文筆清峻,言必有征,雖小說家言而合史家法度。昔四庫館臣稱其「目見耳聞,皆有根據」,非虛譽也。

【撰述】是書乃沈括晚歲退居潤州夢溪園所撰。肇作於元祐年,積三十年見聞思辨而成。以通儒之資,懷格物之志,筆觸所及,上溯三代禮樂,下逮遼夏風土,旁及陰陽星曆、方藥技藝,誠乃北宋百科之淵藪。存中撰述之旨,首重實證。嘗謂「天地之變、寒暑風雨、水旱螟蝗,率皆有法」,故每立一論,必驗之以實驗:或熔蠟塑像證凹鏡成像之理,以磁鍼懸櫝究地磁偏角之微。更錄匠師秘法,詳載活字排版、淤田築堰諸術,使民間智慧得傳後世。其書體例之創,尤見匠心。分門雖承人筆記舊制,然立「象數」「技藝」「藥議」專章,開科技筆記之新境。紀事必注年月,考文必徵典籍,即神怪異聞亦附按語存疑,非徒獵奇而已。昔四庫館臣贊其「括寰宇之志,具良史才」,觀其記鄜延石油可制煙墨,預言「此物後必大行於世」,今果應其言。是書不惟存宋世文明之精魄,更顯先知卓見。

【體例】夢溪筆談體例殊異前代筆記,分十七門類,統六百九則,綱目粲然,有類書之整飭而兼隨筆之灑脫。首三卷曰故事,考典章故實;辯證糾經史訛謬;樂律究音律演算。此三門立全書之基,顯其考據功力。卷四至卷七爲象數人事官政權智,載天文曆算、朝野軼聞、吏治兵略,尤以石油制墨、活字印刷諸技見稱。卷八藝文評詩詞文賦;卷九書畫鑒丹青筆法;卷十技藝錄工巧秘法;卷十一器用析儀制構造。此四門專攻藝技,開後世天工開物之先聲。卷十二神奇述異事;卷十三異事志怪談;卷十四謬誤正俗訛;卷十五譏謔收諧謔。雖涉神怪,必附按語存疑。末五卷統稱雜誌藥議,雜錄民俗物產,詳考藥材性狀,終以芋梗解毒一條壓卷。其體例之要,在以類相從而不拘門戶,每門之下各爲短劄,長者千言推演算理,短者廿字錄異備考。紀事必注見聞來源,立論多附驗證之法,誠筆記著述之範式也。

【著者】沈括,字存中錢塘人也。嘉祐八年登進士第,博學善文,于天文、方志、律曆、醫藥無所不通,然特以科技名世,宋世罕有倫匹。熙寧中,括助王安石行新法,授提舉司天監。改制渾儀、浮漏、景表三儀,推奉元曆以正農時。後遷翰林學士,使遼國,辨爭疆界,據圖牒折北使,全疆六百餘里而歸。嘗知延州,制「兵車」「弩鎧」以固邊防,虜人畏服。其治學尤重格物,嘗於太行山見螺蚌化石,推知滄海桑田之理;以熔蠟塑像證凹鏡聚焦之效;首創「隙積術」「會圓術”補九章之未備。又記畢昇活字之法,詳述指南針偏角之象,後世稱其「中國科技史之座標」。晚年退居潤州夢溪園,撰筆談二十六卷。元祐八年卒,年六十五。嘗歎:天地之變,寒暑風雨,水旱螟蝗,率皆有法。」其一生踐行格物致知,使匠作之術得載青簡,夷狄之技得附縑緗,宋史評「于醫藥卜算無所不通,皆有所論著」,信哉斯言!

【論贊】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八:沈存中筆談所載器用、制度、天文、地理、醫藥、卜筮之類,極是精詳,有補後學。

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沈括筆談,博聞精識,有非漢唐諸儒所及者。其論曆術、算術、音律、醫藥,皆鑿鑿有據,非空談可比。

民國王國維宋代之金石學沈存中夢溪筆談,考據精審,文筆流暢,爲人筆記之冠。其論金石文字,多精確不刊之論。

英國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。沈括可說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,他寫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。

錢臨照論夢溪筆談的科學精神沈括以實事求是的態度,觀察自然,記錄現象,提出假設,驗證推論,這種科學方法在十一世紀的世界處於領先地位。夢溪筆談不僅是中國科學的瑰寶,也是世界科學史上重要的文獻。

【四庫】沈括撰。存中錢塘人,寄籍吳縣。登嘉祐八年進士。熙寧中官至翰林學士,龍圖閣待制。坐議城永樂事,謫均州團練副使。後復光祿寺少卿,分司南京。卜居潤州以終。夢溪卽其晚歲所居地也。事迹附載宋史沈遘傳中。祝穆方輿勝覽曰:沈存中宅在潤州朱方門外,存中嘗夢至一處小山,花如覆錦,喬木覆其上,夢中樂之。後守宣城,有道人無外者,爲言京口山川之勝,郡人有地求售,以錢三十萬得之。元祐初,道過京口,登所買地,卽夢中所遊處,遂築室焉,名曰夢溪。是書蓋其閒居是地時作也。凡分十七門,曰故事,曰辨證,曰樂律,曰象數,曰人事,曰官政,曰權智,曰藝文,曰書畫,曰技藝,曰器用,曰神奇,曰異事,曰謬誤,曰譏謔,曰雜誌,曰藥議,共二十六卷。又有補筆談二卷,續筆談一卷,舊本別行。近時馬氏刻本始合之,而重編補筆談爲三卷,續筆談十有一條附於末。其序有曰,世所傳補筆談,每篇首必題所補之卷,又有前幾件及中與後之分。如補第二卷後十件之類,似非後人所得而創,其爲舊本無疑。原書二十六卷,不補者十,餘各有補。今以其書校考之,多不合。如故事不御前殿云云十件,補第二卷旣然矣,次則廊屋爲廡梓榆爲樸二件,亦補第二卷,第二卷乃故事,豈謂是乎?子午屬寅,本論納甲語,而以補六卷之樂律。盧肇論海潮當補象數,而以補九卷之人事。王子醇樞密帥熙河日六件,大抵皆權智,當補十三卷,而以補十五卷之藝文。凡此類,不可悉舉。又若原書止二十六卷,今其所補有自二十七以至三十者,益不可曉。又云:通考筆談二十六卷,今所行者是。宋史則二十五卷,鄭樵通志藝文略則二十卷,分並不恒有如此者,此吾所以放筆而爲之更定也云云。今案宋史藝文志,顛倒舛訛,觸目皆是,其二十五卷之說,原可置之不論。至通志二十卷之說,則疑初本實三十卷,鄭樵據以著錄,因輾轉傳刻,闕其一筆,故誤三爲二。其後勒著定本,定爲二十六卷,乾道二年湯修年據以校刻,頗爲完善,遂相承至今。而所謂補筆談續筆談者,則乾道本原未載。或稿本流傳,藏弆者欲爲散附各卷,逐條標識,其所據者仍是三十卷之初本,故所標有二十七卷三十卷之目,實非之所自題,分類顛舛,固不足異也。然傳刻古書,當闕所疑,故今仍用原本以存其舊,而附訂其舛異如右。北宋,學問最爲博洽,於當代掌故及天文、演算法、鐘律尤所究心。趙與旹賓退錄議其積罌一條,文字有誤;王得臣麈史議其算古柏一條,議論太拘。小小疏失,要不足以爲累。至月如銀刃,粉塗其半之說,朱子語錄取之。蒲盧卽蒲葦之說,朱子中庸章句取之。其他亦多爲諸書所援據。湯修年跋稱其目見耳聞,皆有補於世,非他雜誌之比。勘驗斯編,知非溢美矣。

【底本】四部叢刊續編景印刻本。

底本板框高十八點五厘米,寬十三點二厘米,白口單魚尾,左右雙邊。半葉九行,行十八字。

其他版本
清光绪三十二年番禺陶氏爱庐刻本
明翻刻宋干道二年刻本
明弘治八年徐瑶刻本
明覆宋刻本
丛书集成初编本
明汲古阁刻本
津逮秘书本(崇祯刻、民国影印)
重排新式标点〈梦溪笔谈〉
底本: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
电子文件(PDF)
249筒子页25M
0次
猜你喜欢
鹖冠子
墨子
颜氏家训
菜根谭
评论
xkelf
删除
2025-09-07 22:09

《梦溪笔谈》者,宋沈括存中所撰也。括字存中,钱塘人,嘉祐进士,官至翰林学士。是书成于元祐年间,凡二十六卷,分故事、辩证、乐律、象数、人事、官政、机智、艺文、书画、技艺、器用、神奇、异事、谬误、讥谑、杂志、药议十七门,计六百九条。

其书囊括百科,究天人之际。首开“石油”之名,详录活字印刷之术,辨指南针偏角之秘,释虹霓成因之理。于数学创隙积术、会圆术,于地理述沧海桑田之变。所载毕昇造字、卫朴历算、水工高超合龙等事,皆存科技之珍闻。

笔谈之体,融考据与实录于一炉。纪事则纤悉必具,考辨则援引经史。胡道静称其“北宋科学之坐标”,李约瑟赞为“中国科技史之里程碑”。四库馆臣谓其“目见耳闻,皆有根据”,实宋人笔记中翘楚之作。

是书不独为博物之珍编,更见有宋一代科技之盛。括以通才之笔,载千秋之智,使百工技艺得附典籍而传,诚中华文明之瑰宝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