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要

【簡介】童蒙訓宋代家訓典範。東萊呂本中撰。書承伊洛理學之緒,融呂氏家學之粹,專爲士族子弟立修身向學之軌範。是書不采童蒙韻語,而用語錄體載聖賢微義;不重章句訓詁,而標躬行實踐爲蒙養樞機。

【撰述】靖康之變後,呂本中睹中原文化凋零,憂心儒學傳承,自序言:「痛衣冠南渡,禮法蕩然,恐童蒙失教,乃述祖德,明彝訓。」於紹興三年,避居桂林時初稿成,紹興二十年定稿於信州紹定二年,李埴呂祖謙校訂本于呂氏後人,集壽州良工刻版。時值蒙元南侵,刻板期間壽州遭兵災,李埴「命工護版至廬州」,終成全帙。書成,分送州縣學官,成官方之蒙學教材。

【體例】全書三卷。上卷,修身立德四十八則;中卷,明理進學五十二則;下卷,處世致用四十六則。

【著者】呂本中,字居仁,號紫薇,世稱東萊先生呂公著曾孫、呂希哲孫。紹興六年賜進士出身,官至中書舍人。晚年因觸怒秦檜罷官,專事著述。

【四庫】呂本中撰。本中春秋集解,已著錄。是書其家塾訓課之本也。本中北宋故家,及見元祐遺老,師友傳授,具有淵源。故其所記多正論格言,大抵皆根本經訓,務切實用。於立身從政之道,深有所裨。中間如申顏李潛田腴張琪侯無可諸人,其事迹史多失傳,賴此猶可以考見大略。固不僅爲幼學啟迪之資矣。考朱子答呂祖謙書,有舍人丈所著童蒙訓極論詩文必以蘇黃爲法之語,此本無之。其他書所引論詩諸說,亦皆不見於書內。故何焯跋疑其但節錄要語而成,已非原本。然刪削舊文,不過簡其精華,除其枝蔓,何以近語錄者全存,近詩話者全汰?以意推求,殆之黨旣分,傳是書者輕詞章而重道學,不欲以眉山緒論錯雜其間,遂刊除其論文之語,定爲此本歟。其書初刊於長沙,又刊於龍溪,訛舛頗甚。嘉定乙亥,婺州邱壽雋重校刊之,有爲跋。後紹定己丑,眉山李埴守郡,得本於提刑呂祖烈,復鋟木於玉山堂。今所傳本,卽人依槧翻雕。行款字畫,一仍其舊,最爲善本。今亦悉從之焉。

【論贊】朱熹小學序:近世呂氏童蒙訓,其言約而達,微而臧,有補於風化。雖門諸子之言,無以過之。

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童蒙訓三卷,中書舍人呂本中撰。其家學淵源,具有條理。所以訓飭幼學,最爲親切。上卷論修身,中卷論力學,下卷論處世,皆本于門之緒言。

邱濬大學衍義補呂氏童蒙訓,集先儒格言以爲教。其于孝弟忠信之實,灑掃應對之節,辨析精詳,深切著明。使童子由是而學之,可以收放心,養德性,爲大學之基本。

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宋代家訓,以呂氏童蒙訓最善。其書融會理學精義于童蒙教育,開朱子小學先河。觀其「讀書三到」「交友三益」諸條,至今猶爲教育圭臬。

【序跋】書後有

【底本】南宋紹定二年李埴壽州刊本

框高十七點八厘米寬十一點五厘米。左右雙邊,白口,單魚尾,上記字數,下記刻工。半葉十行,行十八字。

其他版本
清抄本
清乾隆二十年王嗣贤抄本(清王嗣贤跋)
四库全书本(乾隆写)
清初刻本
明覆刻宋绍定二年李□本
明刻本
清秒详覆刻宋绍定二年李口本
清刻本
托跋廛丛刻本(民国刻)
清咸丰六年红荔馆重刻本
当归草堂丛书本(同治刻)
保赤汇编本(光绪刻)
重排新式标点〈童蒙训〉
底本:南宋绍定二年李埴寿州刊本
电子文件(PDF)
51筒子叶2M
0次
猜你喜欢
申鉴
潜夫论
了凡四训
盐铁论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