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要

【簡介】庾子山集北周庾信文集。子山南陽新野人,初仕梁室,後羈北周。任開府儀同三司,後人亦稱庾開府。其文熔南北風骨,開六朝新境。以鄉關之思鑄風骨,以淩雲健筆化哀音,六朝文集,斯爲弁冕矣。昔杜甫贊「庾信文章老更成」,蓋謂此也。

【撰述】是集編次,三曆劫波而終成全璧。初,北周滕王宇文逌子山入北之作,凡二十卷,序稱合入後詩文百二十篇,時建德六年。隋唐之際,秘府藏本漸佚,崇文總目僅錄十卷殘帙。萬曆間,新安汪士賢廣搜遺逸:得藝文類聚載賦十三篇,文苑英華錄表啟四十六通,更從庾開府碑終南山義谷銘諸佚文。然病舊本蕪雜,乃芟偽託之作七篇,釐為十六卷。雖闕宇文逌原編之半,然存哀江南賦小園賦諸傑構。康熙間,錢塘倪璠重加箋注。其功有三:一曰補遺,據酉陽雜俎行雨山銘,依法書要錄謝啟二章;二曰考年,訂枯樹賦爲羈北第三載作,證擬詠懷非一時之制;三曰正訛,辨楊柳歌武昌新柳句實指江陵,斥人誤注。更於每卷末附考辨,若卷十六鄭偉墓誌證字句襲自周書

【體例】是書以文體爲綱,年代爲緯:卷一獨載賦體,卷二專錄樂府,卷三至六編詩,卷七至十六類文。雖承宇文逌舊本遺意,然汪士賢重訂時,特分碑誌三卷,開六朝別集類編先河。卷內次第隱見匠心:詩卷中先五言後七言,同體則略依作年。擬詠懷後接奉和泛江對宴齊使諸作,暗循羈北心跡;文集中謝滕王啟冠書翰之首,思舊銘殿哀祭之末,章法若兵法佈陣。

【著者】庾信,字子山南陽新野人。天監十二年,生於簪纓世族。祖徵士;父肩吾散騎常侍。幼聰敏,博覽群書,尤工駢儷。年十五,侍昭明太子東宮講讀,與徐陵並稱徐庾,時人爭誦其春賦,謂落花與芝蓋同飛實開宮體新境。大同中,出使東魏,文辭豔發,鄴下爲之紙貴。及侯景江陵元帝除御史中丞。承聖三年,奉使西魏。會江陵陷落,元帝遇弑,遂羈長安北周,累遷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世稱庾開府。然位望雖隆,常作鄉關之思,每見南雁,泫然流涕。其文入北益沉鬱,哀江南賦敘家國之痛,日暮途遠,人間何世八字血淚交迸;小園賦寫羈旅之悲,鳥多閒暇,花隨四時句外見枯寂之心。至若擬詠懷二十七章,熔阮籍之玄思于杜陵之史筆,杜甫贊曰:庾信平生最蕭瑟,暮年詩賦動江關大象元年卒,年六十七。

【論贊】令狐德棻周書庾信傳子山之文,發源于末,盛行于梁季。其體以淫放爲本,其詞以輕險爲宗。故能誇目侈於紅紫,蕩心逾于鄭衛

葉適習學記言庾信哀江南賦,本序其家世盛衰,陳梁興廢,與屈原離騷同意。其辭宏麗,其志哀思,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者也。

屠隆庾子山集序蘭成南朝才子,羈旅北庭。其文綺而有骨,豔而有質。觀小園枯樹諸賦,駢儷中自有疏宕之氣;讀擬詠懷諸作,藻繪間具沉鬱之思。

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庾開府驚才蓋代,身墮殊方,恨恨如忘,忽忽自失。生平歌詠,要皆激楚之音,悲涼之調。情紛糾而繁會,意雜集以無端。

倪璠庾子山集注子山駢語,實集六朝之大成,而導四傑之先路。自古迄今,屹然爲四六宗匠。

錢鐘書談藝錄庾信齊梁之藻麗,而運以沉鬱頓挫之氣。其哀江南賦序,駢儷之工,達於極致。日暮途遠,人間何世八字,真乃血淚凝鑄。

【底本】四部叢刊景印屠隆和刻點評本。

民國八年,張元濟主持四部叢刊初編,以上海涵芬楼屠隆和刻點評本爲底本影印。板框高十九點二厘米,寬十三點五厘米,白口單魚尾,四周双邊。半葉九行,行二十字。

其他版本
文选遗集本(明刻)
重排新式标点〈庾子山集〉
底本:四部丛刊景印明屠隆和刻点评本
电子文件(PDF)
258筒子页12M
0次
猜你喜欢
笺注陶渊明集
分类补注李太白诗(李翰林集)
王子安集
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(蓝田王摩诘诗、王摩诘诗集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