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《纂图互注扬子法言》十卷。汉扬雄撰。自秦焚书之后,孔子之学不绝如缕,扬雄独起而任之,唐人韩愈以其与孟子、荀子并称。扬雄晚年拟《论语》而作《法言》,文简而奥,于重教、劝学、行道、修德和尊师等方面均有精辟观点。凡《学行》、《吾子》、《修身》、《问道》、《问神》、《问明》、《寡见》、《五百》、《先知》、《重黎》、《渊骞》、《君子》、《孝至》十三篇,篇各有序,一篇为一卷,计十三卷。北宋宋咸合为十卷,遂有十三卷本及十卷本两种系统。两种系统存世版本众多,其中南宋景定元年建阳书坊以宋元丰四年刊司马光《扬子法言集注》本,加入“互注”、“重言”、“重意”,采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等书互注,题作“纂图互注”本,元明各代皆有翻刻。
是书著录于《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》卷五之宋版子部。原为一函一册,现改装为二册一木匣。匡高18.5厘米,广12.1厘米。每半叶十一行,行二十一字,小字双行二十五字。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,双顺鱼尾,粗黑口,版心中记“扬卷次”、“王卷次”、“扬子卷次”、“王子卷次”及叶次。卷首有景祐三年二月宋咸《重广注扬子法言序》,又有景祐四年宋咸《进重广注扬子法言表》,元丰四年十一月司马光《司马温公注扬子序》。篇目后有《浑仪图》、《五声十二律图》二幅。首卷卷端题“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卷第一”,隔行题“晋李轨唐柳宗元注圣宋宋咸吴秘司马光重添注”二行。阙补卷九之叶九、卷十之叶八两叶。
此乃南宋建阳书坊刻本,“桓”、“慎”、“廓”字缺末笔,盖可推知刊于宋宁宗庆元元年(1195)之后,属宋末刻本。因是民间书坊所刻,避讳不谨严。宋咸序后原有有双边牌记“本宅今将监本九经四子纂图互注附入重言重意,精加校正,并无讹谬,誊作大字刊行,务令学者得以参考互相发明,诚为益之大也,建安□□□谨咨”,此半叶脱去不存,以另纸补之。
宋建阳刻本《纂图互注扬子法言》以北宋治平监本为底本,与《九经》、《四子》汇刻並行,元明两代多据之翻刻,行款版式俱同,且序後牌记原样保留,只是字迹略有不同,或佚去“九经”二字,或是佚去“九经四”三字,或许当时其它书版已散失,只能单刻《扬子法言》一种,故略修牌记以示之。此外元明翻刻本对避讳字也有修改,补齐了部分阙笔。据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元修本《纂图互注扬子法言》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翻刻建安书坊《四子》本、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元刻《六子》本比勘,牌记佚去“九经”二字者可定为元刻本,佚去“九经四”三字者,可定为元刻本或明初刻本。
《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》宋版子部共著录三部《纂图互注扬子法言》,第一部为《六子》本,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、哈尔滨市图书馆等单位,鉴定为元建阳书坊刻本。此为第二部,书目提要仅云:“見前《六子全書》內《揚子》,係一版摹印”。第三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书目提要亦云:“見前《六子全書》內《揚子》,係一版摹印”,书口下偶有刻工名文显、文富、道成、玄友、犬二,行款版式俱与此本相同,审定为明初建安书坊覆元刻本。此本牌记不存,暂从前人之说,定为宋末刻本。
每册前后副叶俱钤“五福五代堂宝”、“八征耄念之宝”、“太上皇帝之宝”三枚朱文大印,首末叶钤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、“天禄继鉴”、“天禄琳琅”三玺。此书清末民初流出清宫,民国六年(1917)十二月廿七日,宝瑞臣请傅增湘展阅。藏园记云:“《青山集》、《周昙咏史诗》、《纂图互注扬子法言》、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、《博物志》、《山谷老人刀笔》、《佩觽》、《国语解》八书,久闻流出厂市,探询半月,苦不得耗……昨夜亥刻,宝瑞臣前辈以电见告,谓八书皆在渠处,遣急足往取,夜分乃至。”并记其行款为:“南宋刻本。半叶十一行,行二十一字,注双行二十五字,黑口,左右双阑。……卷中廓字缺末笔。第九卷后四叶为另一补板,卷尾题‘音点大字扬子法言句解卷之九’,大小字数亦不同。”
木匣外底刻有“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”,小字刻“宋刊本仁和王氏藏”,脊以篆书刻“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”,小字刻“宋刊本收入天禄琳琅今归仁和王氏”。此仁和王氏不详何人,按其时代,或为杭州人王存善。王存善(1849-1916),字子展,光绪中署知海南,官虎门同知。后至上海,擢保道员。家富藏书,伦明《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》称其“手写陶诗薶小市,眼明宋集宝高斋。岭南有吏都超俗,但论收藏趣自佳”。所收金石碑拓,尤多精好者,且手自校读,颇用心力。王氏所藏,传至其子克敏后,最终尽散。王克敏(1873-1946)字叔鲁,《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》中亦列为一家。自其曾祖王兆杏始,四世藏书,其杭州故宅所藏后归浙江图书馆,凡书432箱,50615册。
首末页另钤一方“左海珍藏”朱文方印,为邓拓之藏书印。此本解放后先在中国书店,《新中国古旧书业大事记》记1964年5月1日“中国书店大型内部门市由孔庙迁至琉璃厂海王村,东西两廊和楼下全部营业。在楼上举办了历年收到的珍善本古书展览,包括已售出之宋板《楚辞》、《扬子法言》、《五灯会元》,磁活字本《周易说略》,雍正间抄本《异史》,程甲本《红楼梦》等,共一百多种。”提到六十年代中,中国书店售出一部宋板《扬子法言》。在1982年编印的《中国书店三十年所收善本书目》,也著录了《纂图互注扬子法言》十卷,云“晋李轨、唐柳宗元、宋宋咸、吴秘、司马光注。南宋福建刻黑口本。半页十一行行大字二十一、小字二十五”,正与傅增湘《藏园群书经眼录》著录天禄琳琅本版本相同。
来源:搜狐网 历史研究
